0 查看手機版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地方網站
首頁 > 申論 > 熱點時評 > 正文:2024國考申論熱點:厚植生態文明

2024國考申論熱點:厚植生態文明

公考資料網 2023/06/23 18:24:38

公務員考試中,熱點時事的考點占了不小的一部分,但是又沒有固定的教材或者書籍可以參考,那么這部分知識如何備考呢?公考資料網http://www.r172.com/)每天都會更新全網最新最熱的時政要聞,并附有熱點解析,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掌握。大家可以Ctrl+D收藏本頁供大家學習積累。


  熱點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海全面推行、依法治理垃圾分類,下足繡花功。從市政部門到基層社區,上海各機關單位遵循“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綜合治理、全社會普遍參與”理念,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讓這座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的超大型城市,經受住了一場城市精細化管理大考。

  

  專家解讀

  

  【提出觀點】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綜合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第3期《求是》雜志發表題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署名文章,全面系統完整地闡述了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概括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1234567”。

  

  “1”即一個目標

  

  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2”即兩項重要制度

  

  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兩項制度文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相繼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3”即三個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4”即四點重要認識

  

  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新時代的重要任務和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四點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

  

  “5”即五大體系

  

  提出了解決歷史交匯期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建立五大系統: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

  

  “6”即六項原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釋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闡釋環境與民生的關系,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把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黨和政府必須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在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闡釋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闡釋國內與國際的關系。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切實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闡釋山川、林草、湖沼等組成的自然生態系統,存在著無數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牽一發而動全身。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7”即七大階段

  

  十八大: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提出“美麗中國”奮斗目標。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新內涵寫入我國“十三五”規劃,綠色發展成為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

  

  十九大:進一步提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

  

  十九大:進一步提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黨章修正案增加了“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內容,上升為黨的主張。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生態文明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上升為國家意志。

  

  【參考對策】

  

  一、調結構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綠色轉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二、優布局

  

  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把該開發的地方高效集約開發好,該保護的區域嚴格保護起來,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規模和結構。嚴格控制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環境風險項目,嚴守生態紅線,守護好重要生態空間。

  

  三、強產業

  

  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發展高效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生態環境保護做好產業加法。

  

  四、節資源

  

  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全面推動重點領域低碳循環發展,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理,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五、綠生活

  

  廣泛開展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節約型機關等行動,倡導鼓勵綠色消費、綠色居住、綠色出行、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微信圖片_20230409103650.png

問題咨詢

  • *
  • *
  • *
  • *
  • 看不清,請換一張

在線咨詢 更多?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l,国产av一级,国产a级a片一免费

    <button id="0v4ud"></button>

    <dd id="0v4ud"><track id="0v4ud"></track></dd>
    <em id="0v4u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