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七月,很多考生已經開始關注2024國考,籌劃如何備考。公考近年來持續火爆,一方面公務員招考人數持續上升,另一方面社會報考人數同步飆升,“招”與“考”的兩端熱度不斷抬高。
激烈的競爭使得考生必須充分備考,才能在“千軍萬馬”中突出重圍。2023國考共有259.77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共194.8萬考生考前進行了報名確認、152.5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參考率約為78.3%,參加考試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41 : 1。
不僅國考,省考同樣如此,以2023年湖南省考為例,在報名截止的前一天,報考人數達到12.7萬人,最熱職位競爭比為532:1。
“熱度”上升背后的因素
公考緣何如此“火爆”?公考資料網指出:這首先還是和當前的就業政策導向有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而公職體系的招錄又是解決就業的一條重要渠道,因而公職考試努力擴招,增加就業崗位,為“熱度”上升提供了基礎。
擴招既可以提供一部分就業崗位,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引導考生注重提升就業能力。當前無論是公務員考試還是事業單位考試,在強調公共科目成績的同時,也都十分重視專業能力要求。如部分行政執法崗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公共安全基礎知識,非通用語崗要求考生具備較好的小語種聽說讀寫能力等。
此外,經過了疫情之后,很多大學畢業生、在職的年輕人,在就業選擇傾向上已悄然發生變化。
公考資料網分析:過去三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沖擊,很多求職者在擇業時,由過去的“求發展”逐漸向“求穩定”轉變。
毫無疑問,公務員崗位是所有就業選擇中最穩定的一類。其工資待遇、晉升模式、管理體制、人際環境等各方面都是有穩定預期的,于是很多年輕人也因此選擇“考公優先”的就業策略。尤其很多“求穩定”的應屆畢業生會抱著這樣的心態:倘若實在考不上公務員,再選擇其他行業就業。
與此同時,各行業處于轉型調整期,發展變數大,進而考公就成為了就業“優選”。
從考生自身對考公的現實需求來看,每個考生都有自身的實際需要。有的受訪考生坦言:家里的父母期待自己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因而選擇考公務員。也有受訪考生談到,自己到了適婚年齡希望生活更穩定。還有部分受訪考生稱,自己有“仕途理想”希望通過考公務員進入公職體系。
除了這些現實需要外,也有考生有更高的人生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期望進入公務員體系,未來能在為人民服務的平臺上做一番事業。無論哪種追求,考生都需要做好衡量,并且明確目標,克服困難,堅持追求。
考生如何應對
備考公務員的歷程艱辛,為了確保備考科學有效,公考資料網表示,考生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專業特長、性格特點、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優劣勢,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公務員,適合什么樣的公務員職位,既避免盲目跟風,也可以精準定位自身。
同時,在未來選崗報崗時,要盡量避開“三不限”崗位。公考資料網強調,所謂“三不限”是指不限制基層工作經歷、不限制專業、不限制政治面貌,限制條件太少、報考門檻低會讓崗位的競爭人數增大,比如國考某崗位曾出現三不限情況,僅招考1人,最后竟有2萬人報考。
公考資料網提醒廣大考生,無論備戰國考還是省考,都要做到“提早備考、科學備考”,努力提升應考能力。因為考試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行測、申論、專業科目考試都要準備,各科目考試的內容很多,其中行測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五大專項,申論包括歸納概括、提出對策、綜合分析、應用文寫作、文章寫作等,均需要系統準備、深入學習,方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
星光不問趕路人,成績屬于奮進者。希望廣大考生能正確備考、事半功倍,祝愿各位考生在2024年的公考之路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收獲自己的美好未來。
公考資料網 提供2019年 國家公務員招錄公告、公務員報名時間、公務員報名入口、公務員報名資格、公務員報考政策、公務員考試大綱、公務員考試職位表、公務員備考教材、公務員考試教材、公務員歷年真題資料、在線專家答疑等國家公務員考試輔導。